第六百一十一章 项目级别.....建国以来最高!(下)(5/6)
矿,为原子弹研发迈出了坚实一步。
当然了。
既然提到了李四光,就讲个比较鲜为人知的小事儿。
那就是鲁迅曾经diss过李四光,原因是李四光的工资太高了.
当时李四光担任了燕京地质大学的教授,同时兼任系主任,他每个月的薪资是两至三百块,是普通工人月薪的十倍以上。
这就相当于现在普通社畜月收入5000块,李四光一个月能有5-7万。
而当时的鲁迅则因为某些原因很难发表文章,稿费收入更是极少。
等到李四光被燕京图书馆聘请担任副馆长、月工资突破500以后,树人同志就破防了。
于是他便发了篇文章diss了李四光的收入,后来还引起了徐志摩的下场和一通口诛笔伐,双方闹的很不愉快。
但事实上呢,李四光的工资很大部分都被他捐赠了出去,自己留在身上的钱并不多。
奈何李四光不怎么宣扬这事儿,加之他无意中为杨荫瑜说过话,莫名其妙就被拉满了仇恨值.
徐云对于李四光和茅以升二位大佬素来都是敬重无比,只是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会在这个时代见到两位的真人。
自己这翅膀扇的风可是越来越大了,tmd都快成杜苏芮了.
总而言之。
算上这一批新到来的成员。
此时此刻。
整个221基地之内,已经是院士也就是学部委员级别的大佬数量,足足来到了37位。
要知道。
六年前兔子们公布的第一批学部委员一共才233人,扣除掉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61人,科学技术方面的委员一共才172人罢了。
37比172,也就是说如今足足接近四分之一的院士大佬,居然都聚集到了这小小的金银滩。
至于将来的院士.
算上徐云认识的周绍平、章公定、袁国粮等人,总数则有59位。
更别说在徐云的影响之下,注定还会有不少原本历史中没被评选上院士的潜力之辈异军突起——足足上万人的基地,有些人才因为各种原因被埋没实在是太正常了。
比如那位作者忘了揭露身份.咳咳,徐云一直没去打听身份的郑涛,还有孙俊人带来的林钰,将来都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院士。
换而言之。
不出意外的话。
此时整个221基地之内,将来会诞生的院士数量恐怕会超过一百二十.甚至一百三十个。
感觉再这样下去,221基地改名院士培育中心得了
而另一边。
在打完招呼后。
李四光便主动解释起了自己抵达基地的目的,这位蒙古族同胞的汉语说的很标准,至少要比相当部分的广东人和hujian人清晰很多:
“小李,不瞒你说,我这次和以升同志到基地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相对比较私人一些,主要是我也想亲眼看看咱们基地的发展情况,了解了解当初推动的项目具体进行到哪儿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咱们不是要搞中子弹嘛,考虑到原子弹、氢弹、中子弹这三个武器各自参数的异同点,实验场地的要求可能会比较高。”
“所以我和以升同志这次来的主要任务呢,就是考察分析基地附近的土地质量,要是没问题的话就由以升同志做个详尽的设计图出来。”
李觉这才了然的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
早先提及过。
基地的六分厂也就是爆轰试验场一共有五个工位,每个工位就是一处地下用于观察爆炸的实验室。
但这五个工位的面积并不是等大的,它们主要用于不同量级或者说不同模块的冷爆实验。
比如说2号工位可以承受全爆冲击,5号只能承受弹头,4号只能承受1/4全爆等等。
其中最小的一处工位,面积才二十平米不到。
按照基地兔子们原本的安排。
氢弹项目的理论研究虽然很快就要开始上马,但理论研究和试爆不是一个概念,二者的时间相隔十万期刊。
这些期刊的运输就涉及到了兔子们的信息交接渠道,每一个中转点都仅有极少数人知晓,整个体系同样也是绝密。
又比如现在在对岸的一些人,比如说某个化名叶依奎的传奇男子。
还有钱五师负责的导弹研制,保密级别同样和原子弹是同档的。
只是这些项目参与的人员、影响力都没有原子弹这么大就是了。
这就好比在奥运会比赛中,七人制橄榄球和男子100米的热度显然不能同日而语,但双方的金牌都是组委会承认的最高奖牌,不会因为项目小众而改变性质。
随后李觉顿了顿,再次环视了现场一圈,目光刻意在徐云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
“但是今天之后,基地的密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能百分百预判危险
阴阳天师
原配嫡女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女尊:我携千亿物资送哥哥们出嫁
她似江山亦比月
墨雨窃照凉薄心
一顾总裁误终笙
少将军滚远点
废柴毒妃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