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光刻机的那些事儿(2/3)
例如醋酸铅、氯化汞、硫酸铜、硝酸银等物质,性质上都是重金属盐。
虽然气溶胶状态的重金属盐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相比工艺上要难一点儿,但根据大于的计算显示,这种结构似乎在效率上能高个11.4514%左右。
加之兔子们这年头再怎么穷,在原有计划上加个重金属盐生产的设备和人力还是有的。
于是组织上讨论之后,便决定将重金属盐也同步列入生产计划。
随后朱光亚沉默片刻,看向了角落一位脸型方正的中年人:
“大珩同志,这个结构涉及到了射线的聚焦,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负责这个项目?”
朱光亚话音刚落,此人便举起了手:
“没问题,我愿意。”
与此同时。
会议室的另一侧。
看着这位满脸疲态的小老头儿,徐云的眼角亦是微微一动。
众所周知。
华夏科研圈的很多前辈之所以令人尊敬,其中很大部分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成果贡献之外,还在于他们对后人的影响。
这里的影响可不仅仅在于精神层次,而是指物质.或者说现实层面。
比如说钱五师。
他是华夏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奠基人,还培养出了郑哲敏这样的传奇人物。
如今力学研究所的李世海、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尹祥础他们都是郑哲敏的弟子,也算是钱五师的徒孙。
还有赵忠尧。
赵忠尧一手成立了中科大的近代物理系并且担任系主任,可以说如今科大物理系能在国内稳居前三,很大部分都要归功于老爷子的战略眼光。
另外的王淦昌、杨承宗等人同样如此。
而如果想按照对后世华夏科研圈的影响力给这些大佬排个顺序.第一的人选可能各有不同,但有一个人必定能够稳居前三。
他便是王大珩。
单看履历的话,王大珩其实和很多大佬一样“平凡”:
早些年庚款留学,读书的时候在欧洲小有名气,后来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丰厚待遇返回国内,并且为国家做出了凸出贡献。
这种履历确实值得令人敬佩,不过在眼下的基地里确实不算少见。
毕竟
这里可是聚集了全华夏最不愿服输的那批人啊.
王大珩院士真正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亲手创办了一个华夏未来的希望之地:
长光所。
没错。
长光所就是王大珩院士一手建立的。
这个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年之前,当时王大珩院士受命筹建华夏科学院仪器馆,筹建仪器馆的第一笔“经费”是1400万斤小米——拨款用小米,工资也是小米。
接着在,doi/10.1038/s41586-021-03203。
但实际上这个项目在2017年5月的时候就被批复了,文件叫做《燕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也就是17年立项,21年才完成的理论分析。
科大的同步辐射光源是二代光源,属于四代光源。
这套设备目前只完成了第一次满能量出束,距离应用投产还有很大的距离。
它的潜力毋庸置疑,也许今后真的能成为一个颠覆行业的光刻厂。
但至少在如今这个时期,它确实只是一个潜力性的项目而已,还没有科研结果产生。
目前真正取得成果的其实是长光所的光刻机研发团队,不久前获得了四个国家级的奖项。
结果呢?
如今很多人忽视了长光所的贡献,把视野集中到了身上。
那些言论大肆宣称兔子们已经用【光刻厂】突破了光刻机的封锁,为了某些听起来很牛的噱头忽视了真正做贡献的功臣,这对于长光所的同志们来说其实很不公平。
徐云甚至有些阴谋论的在想是不是有人刻意在带节奏,毕竟这种事儿某些人也不是头一次在干了,一下子拉了两边的仇恨。
况且同步光源这概念本来就很冷门,结果现在倒好,莫名其妙的就出了一堆这方面的懂哥。
说句可能有点吹自己的话。
起点写光刻机的小说那么多,除了咱们这本扑街书,你可曾见到过一次有人写过同步辐射光源?——这玩意儿和加速器可是两码事。
这种冷门的概念一下变得大众化,人人都能点评两句,那么它的传播必然会出现极大程度的失真。
所以还是那句话。
这年头那种截个图+一堆【卧槽要翻天了】语气评论组成的群聊天记录,看的时候最少得把可信度打个七折。
好了。
视线再回归现实。
王大珩院士由于身体原因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曾经做了个支气管的手术,如今整个人看起来有些萎靡,所以回答朱光亚的时候才没有从座位上站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猎杀地狱恶魔
我老婆是吸血鬼
网红拯救世界
夫人说的都对
官钗
玄鉴仙族
我家小姐又被退婚了
重生
血狱江湖
甜妻来袭:君少,放肆宠